1、根據裝置布置、地形條件、水位條件、運行條件、經濟方案比選等因素2、水平、垂直等型式(管道式、直角式、變角式、轉角式、平行式、立式、立式、潛水式、移動式,應選擇浸沒式、無堵塞式、自吸式、齒輪式、充油式和充水式)。臥式泵拆裝方便,3、易于管理,但體積大,4、造價昂貴,5、占地面積大;立式泵,6、葉輪在很多情況下浸沒在水中,7、可隨時啟動,8、便于自動或遠程控制,9、結構緊湊,10、安裝面積小,11、價格便宜。
3、根據液體介質的性質,確定清水泵、熱水泵、回油泵、化學泵或耐腐蝕泵或雜質泵,或使用無堵塞泵。安裝在爆炸區域的泵,根據爆炸區域的等級選用防爆電機。
4、振動量分為氣動和電動(電壓分為220伏電壓和380伏電壓)。
5、根據流量選擇單吸泵或雙吸泵:根據揚程選擇單吸泵或多吸泵、高速泵或低速泵(空調泵),多級泵的效率低于單級泵。當選擇單級泵和多級泵時,應選擇單級泵。
6、確定泵的具體型號。在選擇泵系列后,可根據最大流量在5%-10%裕度后加大揚程,在型譜或系列特性曲線上確定具體型號。
使用泵特性曲線,在橫坐標上找到所需的流量值,并在縱坐標上找到所需的揚程值。從這兩個值分別畫一條垂直線或一條水平線,兩條線的交點正好落在特性曲線上,那么泵就是要選的泵,但這種理想情況并不少見,通常會遇到以下情況:
A、第一種:交點在特性曲線以上,說明流量滿足要求,但水頭不夠。此時,如果壓頭相差不大,或者相差5%左右,仍可以選擇。如果揚程差較大,則選擇揚程較大的泵。或盡量減少管道阻力損失。
B、第二類:交點在特性曲線下,在泵特性曲線的扇形梯形范圍內,初步確定模型,然后根據揚程差確定葉輪直徑。如果頭部差異很小,不要切割。如果揚程差大,按要求Q、H、切割葉輪,根據其ns和切割公式直徑,如果交點不在扇形梯形范圍內,則應選擇較小揚程的{hottag}泵。
在選擇泵時,有時需要考慮生產工藝要求,并選擇不同形狀的Q-H特性曲線。
A、例如:要將液位轉移到必須保持一定液位的容器中,
B、此時
C、的預期容積變化很大,而
D、揚程變化很小,
E、是第二個,所以應選擇H-O曲線平坦的泵。
F、例如:向管式加熱爐送油,
G、如果操作過程中流量變化不大,
H、爐管容易產生結焦現象。為了避免這種情況,
I、希望,但流量略有降低,
J、管道中的油壓大大增加,
K、剛形成的焦疤會被較高的液體流動壓力沖走,
L、此時,
M、應選擇Q-H曲線較低的泵。
7、泵型號確定后,對于泵或輸送介質的理化介質接近水的泵,需要重新查閱相關產品目錄或樣品,并根據模型的性能表或性能曲線進行修正,看正常工作點是否落在泵的優先工作區內?有效汽蝕余量是否大于(汽蝕余量)。反過來,NPSH可用于校正幾何安裝高度?
8、對于輸送粘度大于20mm2/s的液體泵,必須將試水泵的特性曲線轉換為該粘度的性能曲線,特別是要仔細計算或比較吸入性能。
9、確定泵的臺數和備用率:
對于正常運行的泵,一般只有一臺泵,因為一臺大泵和兩臺小泵并聯工作(指相同揚程和流量),大泵的效率比小泵高,所以從節能角度來說,最好選用一臺大泵代替兩臺小泵,但在下列情況下,可以考慮兩臺泵并聯配合進行試驗:
流量很大,一臺泵達不到這個流量。
對于需要50%備用率的大型泵,可以換兩臺較小的泵工作,兩臺備用(共三臺提升)
對于一些大型泵,可以選擇70%流量要求的泵并聯運行,不需要備用泵。當一臺泵大修時,另一臺泵仍承擔70%的產量。
對于需要連續運行24小時的泵,三臺泵應備用,一臺運行,一臺維護。
泵選型一般程序及需考慮的幾方面因素


上一篇:泵在各個行業中的主要
下一篇:泵的選型要求
“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,可以聯系本站!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!